首页

足控免费资源网站视频

时间:2025-05-29 10:40:50 作者:“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浏览量:56488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顺利跑完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第一棒”。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白国龙 摄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此次任务是长三乙火箭第109次飞行,也是其首次挑战地球逃逸轨道发射。

  地球逃逸轨道高度高,火箭挣脱地心引力束缚所需的能量就更多,速度也更快。此外,发射窗口窄,入轨精度要求高,分离速度误差控制严……发射难关一项又一项,“劳模”长三乙火箭如何跨越重重难关,为此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搭天梯”?

  力气足:5.55吨运力精准匹配

  长三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亦可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其他轨道卫星的发射。

  作为中国高轨主力运载火箭,该型火箭是“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兄弟”中“力气最大”的,特别是2020年实施“双提升”工程后,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5.55吨,与天问二号探测器质量要求更贴合,成为本次任务的“最优解”。

  飞得高:直达高轨,精准“投送”

  以往发射地球轨道范围内的载荷,火箭分离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千米。此次任务中,火箭分离时的速度需超过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才能使天问二号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地球逃逸轨道。

  不仅如此,目标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捕获难度大,这对火箭入轨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火箭入轨速度不仅要达到每秒11.2千米,每秒偏差也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探测器距离小行星百万公里的级差。

  火箭专家解释称,如果将火箭入轨比作投篮,这样的入轨精度,好比在上海投出一个篮球,要投中位于北京的篮筐,还要保证篮球入筐时的飞行角度和速度。

  为此,研制团队在采用迭代制导技术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末速修正技术,在分离前实时调整火箭速度、姿态等,确保探测器精准踏上深空之旅。

  靠得住:百战锤炼,飞行更可靠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型运载火箭。自1996年首飞以来,它托举“北斗”、“嫦娥”、风云卫星、天链卫星等“乘客”问鼎苍穹,保障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历经百战锤炼的长三乙火箭如今越飞越稳,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早在2018年,天问二号发射任务就“花落”长三乙火箭。“火箭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执行其他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三乙火箭也在一发发积累中为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打下更好的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亦朴说。

  谈到长三乙火箭长期稳定、可靠的表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闽慷也表示,多年来,型号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与可靠性提升,大大提升了长三乙火箭的整体性能与竞争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多样化的发射需求,为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铁路6日迎国庆黄金周返程客流高峰

作为中国主力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当前已进入高密度发射状态。2022年3月,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亮相。本次任务是该型火箭第7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30次飞行。(完)

宁夏出台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9月27日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发扬爱国爱乡、融通中外的优良传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作贡献的历史为主线,通过历史资料、实物展品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了“共和国印记”见证物背后的故事。(金旭 制作 徐妙巧)

中方:红海局势紧张是加沙冲突外溢的突出表现

为应对此轮大雪,北京召开扫雪铲冰专题调度会,要求市区两级作业单位加大高速公路、环路、市内主次干路等重要道路扫雪铲冰工作力度,确保道路畅通。积极发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做好门前三包范围内、人行步道、辅路的扫雪铲冰工作,市城管执法局加强检查,及时通报情况。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指出,古丝绸之路的意义远不止贸易,同时促进了人员、思想、语言、艺术作品、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的交流互通。“现代丝绸之路”将成为今天的旅行者寻找的“世界奇迹”。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但对古运河的保护,宿州仍在努力,并积极筹备运河申遗工作。“运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每一段河道、每一座桥梁都记录着祖先的智慧和辛勤。同时,它也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永平常常告诫儿子张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